第56章 传国玺

观世之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香君传最新章节!

    神武门,位于紫禁城北侧,与万岁山向北而对,是清廷外命妇进宫拜谒太后的入门口。第二天午后,各院王妃的马车夫将睿亲王府八位福晋、妾妃送到神武门前,乘坐宫里派出的鸾轿,身着诰命礼服进宫谢恩。

    李香君以殡葬侧福晋瑾惠家眷随同,因李香君没有命妇品阶,没有身着诰命吉服,只是穿了件石青色缎绣团凤戏牡丹的夹褂,这是多尼连夜让人在裁衣造办处制作好送来的。

    九乘鸾轿进了神武门,便沿皇城墙根的甬道一路向西,快到角楼时又折向南,经过英华殿后,再向东一拐就到了寿安门,门内就是春禛殿和寿安宫。寿安宫原是明朝皇太后居所,清廷太后从盛京搬来北京后不久,本想迁入寿安宫南侧的慈宁宫,但因慈宁宫需要重新装潢,便先暂住于寿安宫内。

    每逢春节、中秋和太后寿辰,各亲王家眷都要来宫里庆节祝寿。这次入宫,是为向太后谢恩,谢恩地点就位于春禛殿。张广寿引导义顺公主以继福晋身份站在最前,接下来顺次是乌兰、雅娴、哈桑、娜仁,以及其他三位妾妃,雅娴还把东莪格格带在身旁。

    李香君和张广寿站在末位,等候太后到殿里接受谢恩。借这等候的机会,李香君侧目偷偷看向娜仁。

    娜仁个头介于乌兰和哈桑之间,皮肤白中带红,细润有光,一头乌发梳成一条大辫盘于头上做成绾髻,头上打着黑绒旗头,上面缀着点蓝的金银钿子和绢绣的白花,再用一支翠玉大簪子别住。娜仁身穿黑色团龙海水江崖纹吉服,肩披霞帔,下饰彩色旒苏,脖子上是白色绣鸾的凤昆围巾。最引人的是她的眼睛大而秀丽,睫毛很长,只是眼神寥落,神情忧郁。但在几名睿亲王福晋中,姿色应是上乘。

    李香君暗忖:“娜仁大殡时头戴纱巾,也看不出她的模样,今天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位美女。那天在出殡队列里,她的表情显得此人对睿亲王之死真心难过。几位蒙古福晋,唯独她屡次拒绝我求见,难道她和瑾惠之间有些难言隔阂?”

    正想着,忽然娜仁发现李香君正在看她,也把眼睛看向李香君。娜仁认出李香君后,眼神先是一惊。李香君向她微笑颔首致意,娜仁却扭转眼睛不再看她。

    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太后仍未到殿中,寿安门外却走进来多位身着诰命衣服的女子。这几名女子被内监引领,站在殿内另一侧候命,而这些女子明显与睿王府的王妃相识,其中两位还与睿王府的福晋点头致意。

    李香君问站在一旁的张广寿:“公公,这些命妇打扮的女子是谁?”

    张广寿抬头看看,忙低下头,轻声道:“咦,这是郑亲王的大福晋和几个嫡福晋,怎么今天也来给太后谢恩?”

    李香君明白,对面站着的是朝中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的家眷。济尔哈朗素以多尔衮不和,这些福晋们也都知道彼此王爷立场迥异,但在宫里的场合,双方还都保持着表面的和睦。

    李香君偷眼望去,站在对面第三位的一位中年女子正在向站在这侧的娜仁轻轻摆手,娜仁也向她点头致意。

    李香君问张广寿:“对面那位摆手的福晋是?”

    张广寿眯眼看过去,辨认了一会儿,道:“这位好像是郑亲王的三福晋苏璃,她以前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大妃,以前和大清打过仗。后来咱家王爷西征,在青海灭了林丹,苏璃被掳获,但她贡了一件宝物给王爷,就免了死,还给郑亲王当了福晋。”

    “什么宝物,这样金贵?”李香君轻声问道。

    “据说是中原的‘传国玉玺’。”

    张广寿声音最小,但在李香君听来心中不啻如同打过一道闪电,暗想:“啊!洪教主让我寻找多年的物事,竟然在此得到了去向!”

    李香君多年前因逃避战乱在金陵栖霞山加入地藏菩萨神教,教主洪如海以医病渡人、习武强身吸引信徒,扩大势力,并以各种丹药方剂控制信徒为其效力。后来清兵南下,战乱频繁,洪如海又以反清复明、传授秘笈心法,吸收了江南、两湖和安徽等地的大量信徒,设立檀陀地狱道,宝珠饿鬼道,宝印畜生道,禅光修罗道,除障化人道,日光化天道六道门,信众号称百万,声势雄霸一方。

    洪如海因信众人数巨增,自认得到了极大拥趸,渐渐不满足于只当教主,更有了一统天下的野心。他听说各个朝代,如果有人得到了秦朝时遗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便可称帝,并为世人拥为正朔,可以一统天下,于是四处打探玉玺的去向。

    李香君当年与侯方域团聚,洪如海本十分不情愿放李香君出山,但听说侯方域的父亲侯恂曾是明朝户部大员,还主管明朝“礼察司”,负责重大宝物的收集整理,可能会知道传国玉玺的去向,便让李香君服下少净天丹,许诺查找传国玉玺,定期报告进度后,才允许李香君离教,去归德与侯方域成亲。

    后来,虽然李香君通过侯方域侧面向侯恂打听过玉玺一事,但没想到,侯恂从未听说过明朝大内或库房中藏有玉玺,还笑说所谓的“传国玉玺”无非是民间杜撰,或是说书人的故事罢了。所以,查找了三四年,一直毫无所获,这才有之前在侯府翡翠轩檀陀地狱道的黑衣人逼问她“那物事”去向之事。

    李香君听到传国玉玺的消息,心中亦喜亦忧。喜的是,多年打听的物事终于有了方向;忧的是,如果传言是真,得玉玺者得天下,那么玉玺落于清廷手中,岂不让满清得了天下?

    正想着,忽听春禛殿内侧有内监大声吆喝:“太后到!”,各位命妇、总管都连忙伏地跪倒。殿前,一位身穿蓝地彩绣八团龙纹吉服,头戴凤鸾旗头的中年女子缓步从殿前凤鸾椅后的屏风后走出来,后面跟着一名身穿宫女服饰的女子,还有两个内监在旁伺候。

    那中年女子圆脸慈眉,眼睛细长,头发黑亮,走起路来虽慢但非常稳健,她一脸肃穆,目光如水,坐在殿中央的凤鸾椅上,向下审视着殿前伏地的命妇,轻声对旁边的宫女说了句话。那宫女随即大声唱道:“睿亲王家的,给太后谢恩!”

    张广寿忙向殿前跑去,大声应道:“大清和硕睿亲王继福晋、侧福晋、王妃八人,谢太后隆恩!起!”各位睿亲王府的王妃随着张广寿的吆喝站起身来。

    李香君知道那中年女子就是清庭太后,心中极不情愿跪拜,但迫于形势,心中暗念,这是替瑾惠而跪,而非自己情愿跪拜这敌酋妖妇。

    “一叩首!”张广寿大声吆喝,并领着各位王妃再次伏地。“起!”,各位王妃一起起身。

    “再叩首!起!”

    “三叩首!”三叩首以后,各位王妃都伏于地,不再起身。

    太后又让那宫女传话,“两家王爷家的,都起来吧!”

    两个王府的所有福晋王妃这才全部起身。按照正常规仪,谢恩礼已经结束,但那宫女大声道:“请睿亲王家的、郑亲王家的大福晋,还有睿亲王家的乌兰、哈桑和娜仁三位福晋留步。其他福晋可以走了。”

    李香君和雅娴带着东莪走出春禛殿。雅娴一边捶着已经跪麻了的腿,一边向李香君抱怨,“看看,几个蒙古福晋宫里有靠山,要不平日里她们在王府里能这么猖狂。”

    李香君道:“我这是第一次进宫,宫里这皇家殿堂真是气派!这太后也是一脸福相。”

    “太后也是蒙古人,满蒙通婚,结成姻盟,才好一起打天下,坐江山。”

    “太后身旁的宫女也是很有福瑞之相。”

    “你可说对了,那是太后贴身的姑姑,苏沫儿,她在宫里人缘极好,又是太后面前的红人儿。跟了太后好多年了。”

    “站在对面的女子是哪里的?”李香君故意问。

    “那是郑亲王家的,郑亲王你知道吗?也是辅佐皇上的摄政王。不过啊,”雅娴向周边扫了一眼,“他和咱们王爷不对付。今天不知为什么把他们家的也叫进宫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