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把大火烧破敌、皇甫嵩一枪建功

雨霖居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我的三国新生活最新章节!

    这些骑兵一个个人衔枚,马摘铃,走得极为谨慎。

    再看众人的装束,一个个内裹皮甲,外披毛毡所制的短襟和裤子,脚蹬猪皮靴子,腰挎环首刀,马屁股上左右各挂了一壶羽箭,马脖子两侧还各挂着个瓦罐,里面盛的都是满满的火油。

    一行人来到黄巾大营近处,只见营北的守卫果然是少得很,待一百死士五人一组,上前悄无声息地将哨兵解决,便在大营北面打开了一个长达一里的缺口。

    完成这一切后,早有死士晃动火折子,点燃了火把,往空中晃了几晃。

    皇甫嵩收到消息,心中大定,以死士们独特的鸟鸣声,下达按照计划行事的命令后,派了五十人过去接替被斩首的黄巾贼哨兵的位子,以免被巡夜的黄巾贼过早地发现。

    这些死士只在背后背了一壶羽箭,马屁股上,马脖子上,前前后后挂了至少八个装满火油的瓦罐子,他们的任务,便是在黄巾大营的各处撒上火油。

    这六七日来,命令王盖的义军在城内里老老实实待着,并未大张旗鼓地展开行动,可是一百死士和朱儁的部队却是一点儿也没有闲着。

    他们趁着入夜的功夫,以混迹沙场多年练成的功夫,无声无息地潜入黄巾大营之中。

    换上破旧的衣衫,五人一组,在黄巾大营中溜达,探查地形。

    黄巾大营中人数达到二十几万,非但有波才带来的的黄巾贼,还有从荆州、扬州赶来的太平道信徒,因此见到几个面生之人,也不是稀奇事。

    再加上黄巾贼众的管理松散得很,连夜中不得乱窜营帐的规矩都没有。

    也是黄巾贼一切草创,又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知识的“贱民”,哪里懂得军营里的规矩?

    只有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罢了,而不知军,也是首倡起义的农民军,往往会以惨败收场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待黄巾大营中传来几声奇特的雀鸣声,皇甫嵩知道死士已然得手,长枪一摆,下令击鼓。

    “通!通!通!通!”

    鼓声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传得极远,非但黄巾大营中的波才听得惊心动魄,便是正在长社城头焦急等待的王盖也是听得一清二楚。

    听到黄巾大营北面约定好的鼓声响起,长社城头上的战鼓也“通!通!通!”地响了起来。

    一时间黄巾大营之中的波才只听得四面全是“通!通!”地战鼓声,惊惶坐起。不由得暗道:“四面都是官军?难道朝廷支援的大军竟已经到了长社?难道卢植已然将大贤良师战败了?”

    越想越是惊慌失措,来不及披挂战甲,波才提了铁扁担便往帐外奔去。

    朱儁待鼓声响起,便一挥玄龙枪,率领众将并六百铁骑,往黄巾大营中冲去。

    一通鼓罢,潜伏在各处的死士一齐点火,霎时间,黄巾大营内近百处火头同时起火,烟炎张天,将黎明前的黄巾贼大营照得亮如白昼。

    黄巾贼的炮灰一个个惊慌失措,多数人之匆忙间拿了枕边的农具便冲了出来,却听见轰隆隆的马蹄声呼啸而来,一种噩梦一样的感觉笼上心头。

    皇甫嵩在沿途的死士指示下,率领二百骑兵、五千步卒掩杀,直奔黄巾贼大帐而来,正碰到赤裸着上身,提着铁扁担奔出大帐的黄巾贼首领波才。

    波才见了皇甫嵩,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也顾不得指挥众军救火,提了铁扁担,便奔着皇甫嵩冲去。

    “腐败的官军!纳命来!”

    皇甫嵩并不打话,策马加速,往波才冲奔而来。

    波才知道,自己力量本来便不及皇甫嵩,再加上此时皇甫嵩借了马势,这一枪的力道何止千钧?(想想一下小汽车撞你)(注1.)

    当下不敢硬接,只得退后两步,用铁扁担格挡住皇甫嵩挥舞而来的大枪。

    他也是多年跟随张角的老油条了,自己又是使杖的高手,自然也知道枪、棍、杖这些长兵器使将开来,其实并不能完全区分开。

    对于高手来说,用弹性上佳的长枪使出棍法的招数,并不为难,而对于皇甫嵩这种使枪的高手来说,更是信手拈来。

    波才怕自己一格挡的话,正好中了皇甫嵩的诡计,届时皇甫嵩长枪借上格挡的力道,枪头乱跳,猛钻而来,便是神仙也救不了自己。

    因此,波才格挡的位置也很是刁钻,他用扁担的中心格往大枪的枪头处,这样皇甫嵩便借不上力,无法借着枪头乱转的机会中宫直入了。

    然后借着自己在陆地上移动更加灵活的优势,再回手将皇甫嵩打下马来。

    算盘打得好,可是波才毕竟只是纸上谈兵,与同门切磋不少,却从未上过战阵,也没有机会真刀真枪的跟官军战将打一场。

    因此,他严重错误的估计了,从残酷战场大浪淘沙下来的老将,便导致了原本做好的战术计划完全失效。

    皇甫嵩的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久为边将,皇甫嵩少年时便有文武志介好诗书,熟习弓马。

    老凉州人,从小就跟异族打交道,马上枪术那是你一个吃不饱饭的暴民能打过的?张角?张角能教你武艺他还用符水治病?那不早就朝廷正式工了?

    而且,这个年代,此时也不是完全没有马镫,任何一件物件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

    如今汉朝的贵族和高官所骑乘的马匹便都是有马镫的。

    然而这种马镫与后世实际意义上的马镫非但形制不同,其在骑乘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去甚远。

    此时所谓的马镫,其实是单镫。所谓单镫,是只在马鞍的一侧悬挂,只是用来辅助上马的道具。

    在人骑上战马后,脚则会从单镫中抽出来,而用双腿夹紧马腹骑乘,这种骑乘的方式,要求具有极强的腿部力量和耐力,故此时的骑兵并不适合长距离奔驰,且极易在作战时从马上摔下来。

    而皇甫嵩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以他一身的力气,夹紧马腹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根本不是黄巾贼能比的。

    或者换句话说,官军里能当上军侯的,单挑这些渠帅那简直易如反掌。

    皇甫嵩策动战马加速往波才冲去,初一交击,只听金铁交击生响彻夜空,皇甫嵩的大枪竟真的被波才荡了开来。

    波才见此大喜过望,甚至生出了“汉将不过如此”的感觉,然而你?皇甫嵩借着波才这一格挡的力道,绕着自己的腰部将大枪划了一个大圆,在战马交错而过之际,枪尖竟直接点在波才的脖子上!

    皇甫嵩什么家庭?什么地位?他的枪是何等锋锐?又借了马力和波才格挡之力,相当于三方合力的一击。

    顿时,波才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便看到了自己那缺了头颅的身体颤颤悠悠地瘫倒在地上。

    就这样,曾经大败朱儁,将朝廷南路四万大军围堵在长社城的黄巾贼大将,大贤良师张角的八大弟子之一的波才,与皇甫嵩交战只一合,便被悄无声息地斩首在当场。

    皇甫嵩瞥了波才的头颅一眼,不屑道:“果然是杂碎,马上作战居然冲锋的时候用全力,没直接震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