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生辰

朱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一品代嫁最新章节!

    做官的人, 生辰已经不仅仅是生辰了,其实更多的倒是交际的借口。比如说许碧这个生辰, 如果依着她自己,就在家里下碗面,跟沈云殊两人甜甜蜜蜜吃个双人餐就再好也没有,纵然没有生日蛋糕, 那也没关系。

    无奈这是不可能的。沈云殊已经跟兵部扯完皮,去了京卫指挥使司, 有上司有下级, 他在外头要交际,许碧在内宅就也得把关系拉起来了。

    京城这地方, 跟江浙又不同。沈家在江浙就算是第一等的了,大权在握, 少有人比肩。可来了京城,沈云殊这个四品就不大够看。仅在京卫指挥使司里, 他上头就有一位指挥使,两位指挥同知;平级的还有三位指挥佥事。若是再推及其余各部司, 那就更多了。说白了, 在江浙的时候只有别人巴结他, 到了京城就轮到他巴结别人了。

    当然, 说巴结未免有点难听, 沈云殊也干不出那样的事来,但要多交好一些人倒是真的。像许碧生辰什么的,就是个很好的机会。

    这种事儿, 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是不能请的,否则你难道叫上司给你送礼不成?倒是对平级或下级里有心交好的人家可以请上一请,不为收礼,为的是大家走动起来,自然显着亲近。

    沈云殊初来乍到,也不打算大办,捡了指挥使司里几个说得来的发个帖子——外头男人们吃酒,内宅女眷们相识一下,四舍五入也就算通家之好了呢。

    许碧也给梅家送了帖子。虽然因为香姨娘的昏招,梅家人心里可能有些不大痛快,但梅大儒父子三人还有旧交情,再有城门口惊马的援手之情,要走动起来也不是很难。沈云殊当然是希望继续跟梅家交好的,他是真心敬佩梅大儒,也颇喜欢梅若明兄弟,并不愿断了交情。

    随着帖子送过去的,还有一份江浙特产。也不是十分贵重,但十分实用,主要是各种布料十二匹,有贵重的宋锦,也有中档的绫罗,还有松江三梭布;其余则是杭扇、杭粉、湖笔、茶叶之类,端然是两家亲戚走动一般,既亲切又实惠。

    梅家果然就没拒绝,也没有回什么重礼,只叫人带了些岭南特产的桂圆干荔枝干来,又回话说梅太太身子已经好了,那天准到的。

    送礼还礼,也都是有些门道的。若是你送的礼人家不收,那是撕破脸皮的干法;若是虽收了,却回你一份相当的甚至更重的礼,这里头的意思也就不大好了,至少是跟你家敬而远之,不大亲切。

    尤其沈家送过去的都是土物,是拿出亲戚之间走礼的样子来,倘若梅家原般原样回你一份差不多的,那表示人家不打算跟你这么近乎。现下回送点土产,态度就比较亲近了。且梅太太答应必来,至少梅家这边,看来并不打算记恨亲事没成的事儿。

    许碧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许珠,但也可能是许珠确实有点心想事成的运气,到了许碧生辰那天,许珠乘家里的马车才到沈家宅子,就碰上了梅家的马车。

    沈家这处宅子,当初是想一家子都回京城住的,连带着两个儿子娶妻生子都算在里头,因此很是置办了一处大宅。离内城那等黄金地段是稍远一点儿,地方却极宽敞。因是前朝一个有爵人家的大宅,原本被分开来售卖了四家人,却因端王毒杀太子一事,其中两家都被牵连,另外两家也觉得这宅子风水可能有点问题,不想要了,沈家赶了这么个巧儿,就把四家都买了下来。

    说起来,武将人家既是最信风水命数,又是最不信的。往往是后宅女眷们都供着菩萨,前头男人们却只信自己手中的刀枪。

    沈大将军一生征战,从不信什么风水之说,倒是在西北宽敞地方住惯了,最喜欢大园子,既有此机会,自不会错过。他也不大讲究园林精巧什么的,着家人买下来之后就照着原样恢复了一下,也没大动。屋舍都是好的,只是园子里的花木没啥名贵的了,倒是有几棵老树很有些年头,为园子增色不少。

    因宅子宽敞,各家的马车都能直驶到二门附近才停下,女宾便进后宅,男宾则往前院去。因是许碧过生辰,自然是男宾少女宾多,因而送母亲和妹妹过来的梅若辰,就尤其引人注目了。

    许珠头一次来沈府,甚是惊叹这宅子广大,自进了大门就忍不住掀了车帘一角往外看。马车将到二门时,她一眼就看见了梅家马车边上站着的梅若辰。

    其实沈府女眷过生辰,只消梅太太带着女儿过来就行,只有了上一回城门惊马的事儿,梅若辰说不放心母亲妹妹单独出门,硬是要陪着过来。梅大儒带着两个儿子出门一游历就是好几年,梅太太在岭南,身边只伴着幼子幼女,自是格外亲近些。儿子要孝顺,梅太太自然笑纳。更何况梅若辰是年轻解元,带着出门也极有面子的。

    梅若辰在马车外扶梅太太和梅若婳下车,听见后头又有马车声音,便随意抬头瞥了一眼,正好看见许珠撩了窗帘,呆呆对他望着。他在岭南之时就因人物风流颇被注目,来了京城又有了解元名头,越发招人了。故而也并不觉得许珠的呆视有什么特别之处,反冲她笑了笑。

    许珠被他这一笑,才蓦然发觉自己不知不觉竟把窗帘几乎全掀了起来,连忙放下,心中却是有如小鹿乱撞,呯呯个没完。自觉有些失态,便嗔着身边的丫鬟:“怎也不提醒我!”

    一边说,一边却是急急下了马车。

    许碧是亲自出来相迎梅太太的,许珠下了马车,虽心头乱跳,却还记得先向许碧行礼顺带贺寿:“二姐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虽然不是什么有新意的词儿,许碧也笑纳了,携了她的手笑向梅太太道:“这是我娘家的三妹妹。”

    梅太太便含笑道:“瞧着便是个机灵姑娘。”摘了腕上手串儿给许珠戴上,笑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岭南那边儿出的沉香木雕的,香气尚可,拿去玩儿罢。”

    要说梅太太出门交际,愁的就是见面礼这种东西。如今来了京城,来往的等闲都是官宦人家,若如在岭南时见面给个小银锞子什么的,哪里拿得出手?可若是金珠宝玉,梅家也实在出不起。

    梅大儒是不管这种事的。梅太太若问他,他只会说量力而行,梅家是什么样子,就按什么样子给见面礼就行。可如今两个儿子都做了官,梅太太实在不想给儿子丢脸。且她的儿女们都还没成亲呢,若是落下个穷酸抠门儿名声,影响到儿女们嫁娶,如何是好?

    故而,梅太太只能在见面礼的新奇上下功夫了。

    说起来岭南那边,也不是没有好东西。就譬如这沉香木,海南那边儿产得多,在当地并不十分稀罕的,若制成了香,再运到京城这边,价值就要翻出十倍百倍去。

    于是,梅太太就弄了些沉香木雕的簪子串子香球之类,充做见面礼。这不是制成的沉香,价钱自然不贵,但香气也清雅;再有岭南那边风格的雕工,拿来给小姑娘们做见面礼,也颇招人喜欢。

    方才梅太太赞许珠机灵,那真是昧着良心说话。许珠怎么看,也不像个机灵人。然而偏在接梅太太的见面礼上就机灵了,拿着那手串儿笑道:“这个香气真好,看这颜色又细润又沉实,比十八子还好呢。”

    十八子是上百种菩提子中挑十八枚串起来的饰物,依各自用的菩提子品种而价格不定,是近两年京城里颇为流行的饰物,不要说中老年妇女,有些未出阁的女孩儿家也爱戴这么一串,彼此见面的时候,还要比一比谁用的菩提子贵重,谁搭配的颜色好看。

    梅太太自是知道的。有些讲究的人家,用的那稀少的金丝菩提子,其价值也不在普通珠玉之下,她这种未经炮制的沉香木串子委实比不得,不过是图个新奇罢了。许珠这么说,她听了当然高兴,笑道:“不过是我们那边儿出的土物,许姑娘不嫌弃就好。”

    许珠忙道:“物离乡贵,您在岭南住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京城这里却没有这个,我瞧着就觉得新鲜得很呢。”

    不得不说,这几句话,连许碧都得暗暗称奇,心想许珠真是长大了,居然也会说这些场面话了。别以为她不知道,许二姑娘还是有些记忆的,许珠打小儿就喜欢金子宝石,越鲜亮越好,就是珍珠白玉,她还嫌不鲜艳呢,最喜欢就是红宝石。这沉香木的串儿若换了别家姑娘或会喜欢,可给许珠——她是断不会觉得这木珠子黄褐铁黑的颜色有什么好看的。

    既不喜欢,许珠还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可见是长进了。

    许珠有长进,不管怎么说都是件好事,就算许碧对她没什么姐妹之情,至少出来不给人丢脸,也是大好事呢。许碧也就高兴,笑道:“这话说的是。且这雕花风格着实跟京城的不同,跟江浙那边也不一样。早听说广雕别有风格,听说有种榄雕,尤其有名。”

    梅太太点头道:“那边时兴用榄核雕琢船只,有那好手,一枚榄核不但能雕船,船上还有人,就是船上的窗户橹柁之类,都是能动的。这手串儿倒不是那等好手艺,不过也是老匠人雕的了。”

    梅若辰在一边笑道:“母亲若说这个,也等进去了再说,没得站在这儿说起来,倒叫沈少夫人和许姑娘在这儿吹风。”

    梅太太不禁笑道:“可是我糊涂了。”

    许珠早已经将手串戴上了,还偷偷看了梅若辰几眼,这会儿脸上微红,道:“太太说的这事有趣,我也爱听。”

    许碧便笑:“倒是我疏忽了。”吩咐小厮给梅若辰领路,送去前头院子,自己带着梅太太等人往后头去了。

    今日来的人不算太多,但席间也有二十余人,似许珠和梅若婳这般未出阁的女孩儿也有四五人,许碧专给她们安排了一席,叫她们坐一处吃酒说话。女孩儿们家里父兄多也都是五六品的小官,彼此出身差不多,又是头回见面,倒也没有人抓尖要强,席间气氛颇为和睦。

    许珠自是坐在梅若婳身边的。其实她论年纪比梅若婳还要小两岁,别小看这两岁的差距,于十几岁的女孩子,这差距并不算太小的。席间也有跟许珠一般年纪的女孩儿,许珠却没怎么跟人家说话,尽贴着梅若婳了。

    一场生辰宴,算得上宾主尽欢。主要是沈家头一回设宴,请的又都是愿与自家交好的,大家都一心想着将此事办得圆满,于是当真满座春风。尤其是几个女孩儿,这个年纪带出来都是为了在众人面前露露脸,好寻亲事的,女眷们自也少不了相互打听打听。

    这其中,要算梅若婳是个尖儿。生得既好,家世也好,虽说父兄里还没有高官,可又是大儒又是解元又是传胪的,听听就觉得这家子有前程。更不必说宫里皇后娘娘时常召见,显然与这族叔一家关系亲近。

    这样的人家,若能联姻,大有可为啊。

    不单是家里有儿子的打听梅若婳,还有有女儿的也打听梅若辰呢,都问梅太太:“家里小公子和姑娘可定了亲事?”

    梅太太也正为儿女亲事操心呢。别说小儿子小女儿,就是上头两个儿子还没成亲哪!其实从梅若明被授官起,上门来提亲的就不少,后头又经秋闱春闱,连出一位解元一位传胪,梅家若不是来京城时日少,认得的人不多,只怕家里门槛都要被踏平了,且不乏高官显宦之家。

    依梅太太看,有几家人都是不错的,可梅大儒却都给否了,只说不急。叫她先给梅若明挑一个稳当能干的姑娘,不必很讲究门第,只要性情宽厚能承事儿的。至于剩下的儿女,次子已经外放,暂时顾不得,幼子性情未定,更不必急的。

    梅大儒不急,梅太太却急呢。瞧着生了三儿一女,这至今连个孙子孙女都没有。长子都二十六了!

    但家里来提亲的这些,出身好的,都是冲着梅若坚和梅若辰来的,至于梅若明,来提的不是小户人家,就是高门大户的庶女。这一则是因为他前头娶过一房,二则也是大家看得清楚,梅若明无心仕途,不过是赶上了修书才得了皇上赐官,只怕这一辈子也就在这个从六品修撰上止步了。

    一个没有上升空间的女婿,高门大户里头怎舍得出嫡女呢?再说了,听说梅修撰在杭州的时候也是跟沈家的庶女议的亲,沈家庶女可以,别家庶女怎就不行了呢?

    就这事儿,把梅太太恼得不成。甚至心下未必没有点儿埋怨沈家的意思——就因他家出过庶女议亲,才搞得她的大儿子招惹来这些庶出的亲事呢。别忘了,梅家可是娶长媳!

    梅太太连自己丈夫都有些埋怨,只是不敢说。她与丈夫少年结缡,生三子一女,外人瞧着是极和睦的,丈夫就是常在外游历,身边都没个丫鬟服侍的,更不必说纳妾什么的了。可只有她自己知道,丈夫的才华给她十分大的压力,她对丈夫,其实是敬更重于爱。丈夫带着两个大儿子出外游历的那几年,外人看来她独自一人拉扯一对儿女辛苦,其实对她来说,那段日子才是轻松的。

    敬畏之心在,梅太太自不敢对丈夫说什么埋怨的话,可到底不是很赞同丈夫的看法——长子如今也是官身了呢,还是皇上都夸过的人,如何能寻那等小门小户家出来的姑娘?故而这么一拖两拖的,眼看长子得这官儿都快一年了,亲事还没影呢。

    这会儿众人问起梅若辰,梅太太便道:“这孩子年纪还轻,他父亲说他学问还差得远,叫他这几年用心做学问,不许他分心呢。”幼子眼看前程比长子还强,于他的亲事上,梅太太心自然是更高的。座上这几位论门第都不高,梅太太也并不打算与他们纠缠。

    许碧笑道:“这么年轻的解元,文章是满京城都闻名的,也就是梅大儒这样的严父,还会嫌他学问不足了。”

    众人都笑道:“可不是。这若是换了别家,谁还会嫌不足呢。”

    这些话倒也不全是奉承,梅若辰的才华的确是好的。梅太太口中谦虚,心下也不是不得意的。

    这边众人说话的声音大了些,那边女孩儿们也都听见了,就有个女孩儿笑道:“梅解元那回论文的文章,我父亲都抄回去给我哥哥看了,还把我哥哥骂个臭头,说他都二十岁的人了,写文章比不得梅解元一半,给他加了许多功课。我若回去与我父亲说,梅大儒还嫌梅解元学问不够,估摸着我哥哥晚上就不必睡了,只写功课都写不完。”

    这女孩儿父亲就是京卫指挥使司的卫镇抚,算是武职,只家里兄长不爱习武倒爱读书,故而走科举一路。其实也已经是举人了,还与梅若辰同科,只是名次自不能与梅若辰相比罢了。

    卫姑娘说话大方爽利,大家也都爱听,何况梅解元大名满京城,这些闺中少女们也都听过的。倒不见得这些女孩儿们就是对梅若辰动了什么意思,只是这样大名的少年人,大家少不得有些稀罕,及今日见了人家妹妹,可不就想顺着说两句么。

    梅若婳心下不无得意,嘴上却笑道:“卫姐姐快别说论文的事儿了。我父亲嗔着我三哥不稳重,还打了他两板子呢。”

    许珠巴着梅若婳,其实就是想与她说说梅若辰,只是没个缘由不好开口。好容易这会儿大家说起来,许珠也忙道:“梅解元文章这样好,梅大儒也太苛求了。”

    这话说得可真不怎么得体。一者梅若婳都说了,梅大儒是嫌梅若辰不稳重,跟文章如何没什么关系;二者那是梅若辰的父亲,父亲教导儿子,要你一个外人来评价说苛求么?

    几个女孩儿里有聪明的已经彼此交换眼色了,梅若婳也不由得瞥了许珠一眼,心想瞧着就不怎么聪明,果然是个不会说话的,便笑了笑道:“我父亲素来对兄长们要求严格。”

    卫姑娘便笑道:“怪道梅姑娘家里又是解元又是传胪,果然严师出高徒呢。”

    许珠自己也觉得这话说得不大合适了,不由得微微涨红了脸,不敢再随意开口,只听着别人说笑。

    倒是梅若婳跟其余女孩儿说笑几句,把话题自梅若辰身上引开,说起沈府的花园来。几个女孩儿议论着园子里那几棵古树,梅若婳便转过头,若无其事地对许珠笑道:“今儿的菜味道真不错,不像京城这边的口味,是不是沈少夫人从江浙带了厨子回来?”

    许珠正找不到机会说话,见梅若婳又跟她搭话,连忙道:“大约是的。这道醋鱼,听说就是苏杭那边的名菜。”

    梅若婳笑吟吟地道:“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真是羡慕沈少夫人,能在杭州住几年呢。不过京城离杭州也是极远了,沈少夫人当初远嫁,许姑娘一定也很舍不得吧?”

    这种时候,许珠再笨也知道该说什么,忙道:“可不是。倘不是因为早有婚约,父亲母亲都舍不得二姐姐嫁那般远的。”

    梅若婳道:“听说当初沈大人还受了伤?”

    沈云殊伤重,许家嫁女冲喜,这说起来是守义重诺的表现,许家可是从来不吝传扬的。许珠便也点头道:“是。二姐夫当时伤得可重了,皇上都赐了御医下去。”

    梅若婳便道:“这可真是……听说那会儿江浙的仗打得也很厉害,若是换个胆子小的,只怕都不敢嫁了。”

    许珠点头道:“可不是么,二姐姐当时——”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不对,忙生硬地道,“二姐姐也担心呢,可还是嫁了。”

    梅若婳目光微微一闪,轻叹一声道:“听说沈少夫人在杭州还遇到过倭人行刺?我有个族里的姐姐,出嫁的时候遇着了山匪,人虽救了回来,却吓得痴痴傻傻的,稍有点动静就又哭又喊的。沈少夫人可真了不得,竟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曾受过这样的惊吓呢。”

    许珠听梅若婳这样夸赞许碧,心里也有点酸溜溜的,不假思索地道:“是啊,从前在家里的时候,谁也没看出来二姐姐这样大胆,听说,她还杀过倭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