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止想种地

小面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庄稼都是被鸟吃虫咬的,咋还会像人一样生病?”

    几位村长露出怀疑的目光,在心里嘀咕。

    这林宝初又不是大夫,她说庄稼会生病,庄稼就会生病吗?

    现在再看,她会不会种地都是值得人怀疑的。

    “会的。”

    林宝初侃侃而谈,“我们种庄稼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谷穗干瘪发黑,叶尖卷曲变黄,根部腐烂等问题,这就是庄稼生病了。”

    “这种时候,就需要对症下药。”

    “下什么药?”

    “下……”她突然顿声。

    下什么药?磷肥、化肥、尿素?

    这个朝代也得有啊。

    林宝初忘了这茬,一时答不上来。

    她的迟疑,彻底让各位村长觉得,她方才说的不可信。

    他们都种了几十年的地了,难道还不如她一个毛丫头片子?

    连他们爷都要屈尊请教的事儿,她一个只会绣花的小姐能懂?

    唉,千金小姐风光惯了,到了这里也要在他们面前摆摆小姐姿态,他们配合便是了。

    “夫人说的是,我们回去定照夫人所说的法子种。”刘铁蛋道。

    他给众村长递了个眼神,众人跟着附和。

    “夫人,这种子是要泡一天再晾一天是吧?我们记住了。”

    “这个东西真好吃,这是啥呀?”

    众村长害怕沈戟是真,对种地的自信也是真。

    看他们真诚且虚心请教的模样,林宝初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儿,可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晚上。

    林宝初邀请住得远的村长在衙门住一晚,均被拒绝。

    “沈戟,你说他们会按照我们说的去种地吗?”

    林宝初还是不敢确信。

    一想起村长们离开时信誓旦旦的样子,她更虚了。

    要不是秋耕在即,时间太紧迫,她就挨个村子下去支农了。

    还是来得太晚了。

    沈戟猛地睁眼,半边身子僵硬不敢乱动。

    睡得好好的,她怎么把腿搭到他身上来了。

    不重,他怎么有些使不上劲儿?

    沈戟梗着喉咙,“待秋耕后,我带你去各村看看吧。”

    林宝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郁闷了一下,就自动给自己打满元气。

    “没事儿,今年要是能把咱家的地种完,也能还朝廷的欠粮。”

    “一步步来嘛,你说对不对?”

    她叽叽喳喳,也动手动脚,可苦了沈戟。

    “嗯。”他起身下床。

    “你去哪儿?”

    “洗澡。”

    今夏比以往燥多了。

    ……

    翌日。

    “告示贴好了,咱们走吧。”

    沈戟在前门和后门都贴了招工的告示。

    计划里今年秋耕有六七百亩地要种,光是靠他们两人是完不成的,所以得招工。

    林宝初来了这么久,还没上过街。

    今天要去定制一批农具,才有机会走到这座城里面去看看。

    丰耕县的县城就如她在衙门后门看到的一样。

    黄泥大街,青砖瓦舍。

    小院、鸡圈、菜园,支棚子的茶馆,门口带马厩的客栈,挑担子叫卖的小贩……

    街上的路人并非非富即贵,普通极了。

    在城内稍深处,才有几户朱门大宅院。

    “铁铺就在前方。”

    沈戟把林宝初领到街尾,才看到一个冷清的打铁铺子。

    冷清不止指生意,还有体感上的冷清。

    现下没人打铁,铁匠铺的火炉子都没烧起来,门口只见一个裸着上身的中年男人在坐着等生意。

    “沈戟,你先去铁匠铺吧,我去那里看看。”

    林宝初把前两天下雨在家画的农具图给沈戟,让他自己去。

    她指着街对角那家门庭更加冷清的书铺,好奇不已。

    所谓了解一个地方最快的办法就是——看当地的文旅店!

    好吧,其实她就是想知道这个朝代的文化、文学程度罢了。

    如果可以,她不止想种地。

    沈戟还没说话,林宝初小小的身影就跑走了。

    无奈,他只能自己去打铁铺,“陈叔,帮我打几样东西……”

    “等等,别关门!”

    书铺眼看就要关门,林宝初加速跑过去。

    背对着她关门的男子闻声回头,两人异口同声:“是你!”

    昨日在田间,那个推崇《农耕记》的书生。

    “好巧啊。”林宝初笑问:“这是你开的铺子?怎么一大早就要关门?”

    程书益将半掩的门重新推开,“是啊,这不要去地里干活了嘛,夫人可要买东西?”

    “看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

    书铺已月余未有一个客人踏入,上一次开张也是半年前了。

    如今有客人来,不管是看看还是买书,程书益都欢迎。

    铺子整齐、干净,有书架两个、书桌一方,柜台上堆了些笔墨纸砚和算盘,这便是所有。

    真就巴掌大的地方,站三五个客人就满了。

    林宝初当真不客气,把书铺展出来的书本,翻了个遍。

    这些书,有一半是各年的状元赋,上面记载了历年来科举的好文章。

    相当于前世的全国优秀作文。

    还有一半是杂书,有诗词歌赋、民间轶事,还有一些秀才们写的酸溜溜的话本。

    当然了,《农耕记》必不可少。

    “这些书怎么都是跟科举有关的,没有生活化一点的书吗?”林宝初问。

    一眼望去,书皮上不是诗词就是科举,就连那民间轶事和话本,主角都是秀才,无一例外!

    “生活化?”

    程书益略显无奈地笑了笑,“门外的这般日子,写出来哪有人看?”

    丰耕县的日子苦,看着都叫人透不过气儿。

    写出来,不是苦上加苦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店里这些书都太枯燥了,就没有有趣一点、能逗人乐的书吗?”

    “盛京城的书铺已这般不严谨了吗?”程书益惊讶。

    他不过被贬三年,盛京的变化就如此之大!

    “……”

    怎么他们一个个的,都在忆盛京。

    沈戟是,他也是。

    林宝初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关于盛京城,她的记忆只有林家的深闺宅院,没有别的。

    “程老板,抱歉耽误你下地了,我也要去地里了,再见。”

    算了,合作的事情秋耕后再说吧。

    现在说,怕是也劝不动这个死板的程书益,白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