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进军萧关

云少爱番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王道霸业最新章节!

    第二日一早,原州城内十万民众纷纷走出了崇姚门,沿着原州和萧关的驰道一路朝西分立在道路两旁,送别七万子弟兵手持着玄武大旗浩浩荡荡的开赴萧关。

    百姓们将手中的热水、煮好的鸡蛋、烙好的面饼纷纷塞给出征的将士,这让大多是秦岚郡籍贯的秦兵热泪滚滚。

    领队的将军们并没有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每一碗水、每一张饼、每一个鸡蛋都饱含着百姓们的殷切希望。

    他们盼望着自己这些军士们能够击退戎人,让那些传说中会吃人的戎狄莫要来侵占家园。

    还有一些百姓,则是这一个月来死亡失踪兵士的家属,毕竟自从开战伊始就已经有四万兵士或伤或死或下落不明。

    这四万将士中有很多本就是原州城的子弟,他们的子女带着孝,他们的父母满头白发,沿着驰道跪了长长的一路。

    兵士们自然明白,跪在地上的百姓是想让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报仇雪恨。

    默默十余里路,七万将士整整走了半日,当道路两侧再没有了百姓,他们心里沉痛的压力才稍微有了一丝的减少。

    但没有减少的,却是满腔的愤恨和复仇的怒火。

    而原州城内的百姓,则始终站在驰道两旁,等到再也看不到一兵一马时,也久久不愿离去。

    ......

    二百四十里路,七万大军如果全速进军,大约也就四日即可走完。

    但戎人布防及萧关的情况暂且并不明朗,所以直到第五日,赵之海等人才到了萧关以东四十里处安营扎寨。

    修整一夜后,次日中军账内赵之海仔细的看着萧关山川军图,而赵之栋、王敏、钟旭三人则站在他的左右,也随着赵之海的目光在军图上细致的查看着什么。

    其实这张军图,三人这些时日都已经烂熟于心了,但看着主将如此慎重,三人也不得不陪着赵之海一同观察。

    这时,三人已经注意到了赵之海慎而又慎的关注焦点,萧关城东十七里处的银岩沟。

    赵之海仔细观察了大约一刻钟时间,这才抬起了头对着三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火爆性格的钟旭立刻言道:“上将军,斥候已经来报,说萧关以东并未见戎人大队人马,只是一路会遇到些戎人的探子。”

    王敏皱了皱眉,打断钟旭的话道:“钟将军,斥候这几日与戎人的探子互有攻守,损伤较大,并未能深入探查到驰道左右纵深的情况,目前我们得知的仅是驰道上并未有戎人大队人马拦截我军。

    而萧关以东和驰道南北纵深有没有戎人大队人马,这两者之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可不慎重考虑。

    上将军,从我大营到萧关中间仅有银岩沟左右几十里丘陵密布,而驰道穿过银岩沟也有六里路程,我恐怕戎人会在此设伏。”

    赵之海点了点头,看向赵之栋说道:“六弟,你以为如何?”

    赵之栋是赵之海的堂弟,在直系族人中排行第六,他和裨将军赵之梁是亲兄弟,赵之梁排行第七。

    这二人虽然与赵之海并非一母同胞,但赵之海在家族众人中却是最喜欢也最看好这兄弟二人。赵之栋老成持重,赵之梁勇武过人,都是赵之海这几年纵横朝野的左膀右臂。

    赵之栋见赵之海向自己询问,立刻郑声对赵之海言道:“设不设伏,去看看就知道了。”

    赵之海闻言笑了笑,也是深以为然。与其在这里闭门造车,不如亲自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再行定夺。

    赵之海随即派赵之栋领兵五千,探查银岩沟情况,赵之栋二话不说立刻领命离去。

    半日后,兵士传来了赵之栋的消息,说那银岩沟及其两侧并未发现戎人大军的身影。

    赵之海听后马上传令,命赵之栋兵马占据银岩沟各处高地,全军拔营务必于日落前火速通过银岩沟。

    众将士齐声应“喏”,六万大军即向着银岩沟方向急速行军。

    两个时辰后,赵之海和赵之栋两人站在银岩沟一处高地上,静静的看着脚下数万兵士行军穿过银岩沟。

    “看来,是我多虑了。”

    赵之海终于放下了心,松了口气。

    但多虑总是好过少谋,这倒让赵之海隐隐对戎人的指挥者有些看轻,

    先前他总是以为戎人这次侵关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那指挥者定是一位厉害的人物。

    可哪里曾想,他却连这天赐险地也不利用,就这么放自己的人马丝毫无碍的通过。

    要知道,这可是围堵萧关以东人马唯一也是最佳的伏击地点,要是换做自己,怎么也不会浪费此等天堑的。

    待到天黑入幕之前,最后一批随军更夫也已经全部穿过了银岩沟。

    大军在萧关城东十里处扎下了营寨。

    眼看一切都十分顺利,但中军账内的赵之海却感到有些奇怪。

    此番行军戎人不仅没有加以阻拦,而且竟然什么也没有做,秦军连日来的行军顺利的让人有些诧异。

    只是赵之海发现,这几日行军时戎人的探马不断的在远处探查自己大军的动向,自己派人追赶时,他们就远远离去,过一段时辰又会从别处窜出一些探马来。

    虽然内心里始终觉得有些奇怪,但到底是七万大军压城,赵之海反复思考并没有觉得哪里出了纰漏,只是下令各军增派斥候观察戎人动向,各兵营加派营房守备,也就没有再做些别的什么安排了。

    相距十里的双方,此时都处于对方的眼皮子底下,也很难再做出什么出其不意的举动了。

    第二日清晨,赵之海唤来赵之栋和王敏,钟旭三人一同商讨即将展开的大战。

    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出其不意,赵之海将昨夜一夜未眠想到的种种措施拿出来与三人不断的推演。

    在原州时,他除了向雍云祈了解戎人战法外,也对逃回来的其他原卫戍萧关的大小将领有过询问,

    针对戎人战术,他也想到了一些措施和应对方法,这段时日也是与三人商讨过多次。

    但今日就将展开大战,所以赵之海觉得还是需要在仔细研究一番的,以免哪里出现了纰漏。

    四人商议良久,最终定下由钟旭做先锋,赵之海中军指挥,赵之栋与王敏位于左右互为犄角的战术,这与戎人的传统军阵战术颇为相似,但不同处在于对相克兵种的阵形安排等细节方面的差异。

    一切准备就绪后,中军响起三通战鼓之声,七万大军如同黑色的乌云一般涌向萧关。

    已经陷落近二十日的萧关城依然巍峨的耸立在清水川上,虽然换了主人,但那座熟悉的关城仍旧是七万秦兵将士心中的图腾。

    每个人心中都坚信,用不了多久,这座雄关将会重新回到大秦的怀抱。

    大军在萧关城外三里处停下,在鼓声中井然有序的列成战阵,赵之海在临时搭建起来的中军玄武旗下的将台上向萧关城冷眼看去。

    萧关城头飘扬着无数面由兽皮缝制的旗帜,那旗帜上一轮燃烧的太阳散发出熊熊火焰。

    关城之上,密密麻麻的戎人兵士手持着各种兵器,站在每一个垛口的前方看着关城外面。

    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但赵之海能够感受的到一股肃杀之气笼罩着整座萧关。

    秦兵开始列阵后不到片刻的功夫,萧关那边也是城门洞开,从城中不断涌出了戎兵。

    赵之海定睛观察着戎兵列阵,果然见他们与自己所料的不差,也排出左右中后四个军阵。

    半个时辰左右,赵之海见秦兵列阵已毕,就下令先锋出击。

    钟旭早就等的不耐烦了,见赵之海下令,立刻带着前锋万人迅速向萧关城压了过去。

    短短千步距离,八千步卒整齐划一的向萧关走来。

    先锋队列两侧各一千骑兵也各从两侧向前方快速奔去。

    按照预先制定的战法,这骑兵是要在步兵抵达前快速略过戎人两侧军阵,用弓箭阻碍戎人阵列完成。然后再用步兵冲击戎人最为混乱的那部分阵列的。

    这就是赵之海的战法,如同他的性格一样,主动而为,制造战机并窥其短处,一旦发现了机会就务求一击致命。

    萧关城下的戎兵显然还未曾排好队列,面对已经快要跑到近前来的秦人骑兵,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焦急与惊慌。

    城门里还在不断的涌出兵士,而已经列阵完毕的兵士们却发现自己的身后阵列依然空空荡荡。

    秦国的二千铁骑已从侧翼呼啸而至,戎人的弓箭手开始稀稀拉拉向着骑兵射起箭来。

    他们担心这些骑兵会再像以前萧关的那支骑兵一样冲入阵中,毕竟玄甲骑给他们造成的阴影过于巨大。

    好在这满天下的玄甲骑也只有不到万人,虽然萧关城下的戎人并不知道此点,但当他们看到秦国骑兵蜂拥而至还是乱了起来,

    更有甚者竟然看见秦国骑兵便脱离了队伍,呲着牙齿举起大棒向对手冲去。

    “蛮夷之辈。”

    赵之海站在中军将台上将这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他不禁面露轻蔑之色,看着那些冲出阵列的戎兵被秦国骑兵不断击杀,心中又联想到银岩沟一事顿时轻蔑更甚。

    这时,他倒是有些奇怪为何方恒心会丢掉萧关,还把命搭到了这里。

    难道是方恒心已老就不会打仗了么?

    想想曾经那位领着数千玄甲骑在齐国五万大军中反反复复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的将军,赵之海不禁摇了摇头。

    不过,此刻的他却又想起另外一些人,叛军。

    既然方恒心不可能因为年老而不堪一战,那定是叛军的出其不意才造成方恒心的兵败身死。

    显然,雍云祈在此事上并没有欺骗自己。

    不果此刻赵之海倒是不怎么担心叛军的出现,因为据雍云祈所讲,他已经斩杀了四千叛军,那一颗颗头颅可是真的掺不了假。

    所以赵之海相信,戎人那边的叛军已经不多了,不然出城迎战的怎会尽是戎人,他不相信这些戎人会把叛军当做上宾保护起来。

    由此他对夺回萧关更加充满了信心。

    战斗进行的异常顺利,还未等步兵到达,那些戎人阵脚就已经被骑兵射的大乱。

    只是悍勇的戎人并没有退却,反而纷纷提起武器,乱糟糟的向秦兵步阵杀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