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青萍末

观世之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香君传最新章节!

    李香君对清廷和蒙古贵族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也不再问,又劝慰了两位福晋几句。这时一位内监跑进来通报,说正白旗都统、内大臣鄂硕求见,两位福晋连忙说快请,李香君就借机告辞。

    出到门堂,见内监引着一位身着官服,步伐矫健,身材魁硕、气质斯文的中年男人迎面走来。那人见李香君和春晓、追月出门,抱拳向她们低头行礼,算是打了招呼。李香君记得总管董得全公公提起过鄂硕,他是负责睿亲王大丧实务的总管大臣,便低头屈膝道了万福。追月以前在豫王府见过鄂硕,道福时打了招呼:“鄂硕将军,睿王府追月道福。”

    不想鄂硕竟然记得她,又向他抱拳道:“追月,你家淑洵侧福晋可好?”

    追月回道:“谢将军问,我家主子挺好。我这次是陪这个主子来料理瑾惠侧福晋的后事。”说着冲李香君这边扬头呶了呶嘴。

    鄂硕立刻向李香君打招呼道:“这位就是瑾惠侧福晋的远房亲戚侯吴氏夫人?我听张公公提起过您。”

    李香君心里暗惊,这大丧期间往来人员事务繁杂冗多,而自己只是毫不起眼的旁枝末梢,这位总管并未见过她,竟然能随口就叫出自己名字,实在是记忆力超群,令人惊异。当下又福了福。“鄂硕将军万福。”

    鄂硕道:“夫人痛失亲人,在下感同深受,如果有何需要,就支使追月吩咐。”

    “谢谢将军。”

    走出流霞轩,李香君问追月。“这位鄂硕将军是什么来路,如此斯文,竟能给睿亲王总管后事?”

    追月道:“鄂硕将军虽是名武将,和几位亲王贝勒南征北战打过仗,以前跟着老王爷的时候,老王爷特别喜欢他,回北京的时候几次请他到王府里参事,说他为人忠义,见事明白。后来他还跟着英亲王、郑亲王在南方前线打仗,都有军功。去年老王爷病故前,刚回京师封的护军都统。后来战事稍歇,睿亲王主理朝政,就让鄂硕到府里当差。这府中内务,听张广寿的。对外来往,都听他的。”

    听了追月介绍,李香君想,这位满族军官风评如此好,记忆力这么强,处理事务细心妥当,确实是个人物。

    蒙古三位侧福晋的最后一位是娜仁,院子就在流霞轩之后隔了一个水塘。这水塘名为太清池,是依照苏式园林中的小池塘而设,正值北京冬季,太清池已经结冰,池岸上的无叶垂柳干枝万缕,在冷风中轻轻摇动。池上有一小桥,走过桥就是娜仁的院子,掬月轩。

    李香君让追月先进掬月轩去通禀,自己和春晓在院子门口等候,远远看见追月就要进门,却在门口被一丫鬟迎面拦住。两人说了几句话,那丫鬟就转身进门,追月自己在掬月轩门口等待。又过了一会,那名丫鬟走出门来,和追月又说了几句话,追月点了点头,便转身走向李香君这边来,边走边用双手合什,放在一边脸颊侧过头,给李香君做了“睡觉”的姿势。

    李香君明白自己来得不巧,娜仁正在休息。等追月过来,李香君正准备转身回福瀛阁。在回头瞬间,她似乎看到掬月轩窗户上,有一双死人般的眼睛正在远远地盯着她们,那眼睛虽小,但阴冷无神,充满仇怨。李香君以为眼花,再次回头看去,那个位置已经黑黑地空无一物。李香君低头想想,这双死羊眼似乎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是在何处。

    从掬月轩回福瀛阁,要经过雅娴侧福晋的院子,李香君想再去看望一下东莪格格,就带着春晓、追月往庆禧堂走去。刚进院子,却看到雅娴抱着东莪坐在庆禧堂墙根向阳处晒太阳,两人俱是沉默无语发呆,似是各想各的心事,旁边放了一张木桌,桌上放着几式点心和一壶茶水。正值冬日午后,在背风向阳处,倒也温暖惬意。

    东莪眼尖,看到李香君一行进院,手指来人,抬头提醒雅娴来了客人。雅娴似从沉思中惊醒,忙呼唤院里丫鬟迎接。自己也起身迎候。

    李香君给雅娴请安后,就过去抱起东莪。东莪脸色比上次好了很多,只是身子轻的吓人,眼神也还是呆呆的,嘴中嚅嚅地叫声“姨娘”。东莪没忘李香君上次承诺,要画一幅新的额娘的画给她,李香君便说正在构画。雅娴请各位进门落座,互道问候。春晓和追月在边儿上领着东莪去玩耍。

    雅娴问:“妹妹去吊唁过侧福晋了?”

    “是,侧福晋音容宛在。”

    “这些日子我一想起蛾儿的额娘,心里就一阵阵发痛。这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整天介说她想额娘。唉,让我哪去找呢?”

    “福晋你秀毓名门,母仪内庭,蛾儿养在你这边,瑾惠九泉有知,也会感念不尽。”

    “不瞒你说,我们满人在礼法上没有那么多规矩。王爷没了,这丧孝一除,家里长辈就会撺掇我改嫁亲王的兄弟当福晋。我娘家已经在物色,然后让太后作主。我刚才还在犯愁,以后我这带着蛾儿改嫁过去,好说不好听。因为我们满人改嫁,带着儿子嫁过去也是有的,但带着闺女.......唉!”

    李香君听这满人婚嫁习俗如此随意,一女可以嫁一家多个兄弟,没有守寡保节之念。她久在汉地,对于满人这习俗,又感惊讶,又觉可笑。现在多尔衮一命呜呼,他各地娶进门的妾妃们,也只能树倒猢狲散了。但雅娴改嫁,带着一个拖油瓶,这在当时的汉人就是难题,而在满人习俗里,也很难接受。

    李香君想,雅娴并不知东莪并非睿亲王亲生,而是豫亲王多尼的私生女,其实东莪格格应归多尼抚养才是,但这等隐私又怎么能挑明呢?

    “东莪格格是睿亲王的独生女儿,睿亲王乃清国栋梁,想必朝廷必有恩典。”李香君安慰道。

    “人走茶凉,世道如此。王爷主政朝廷,那时风光八面,各方来朝。我娘家也与有荣焉,时常来府里送礼问安。王爷去世之后,我娘家都未派人来吊唁,只想着让我改嫁。经此一事,我看尽人性凉薄。”

    李香君奇怪,这现在排名第一位睿亲王侧福晋雅娴,娘家是满族旗人,竟然不来吊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这极不寻常。便问道:“福晋是满人,家人也是王族么?”

    “我是正黄旗,阿玛是正黄旗下的大臣,是和皇上太后同旗的。他经常能进宫见太后、皇上,正在帮我物色哪家的亲王要续弦,太后自会处理。”

    “那为何......为何没来吊唁王爷,来看看福晋呢?”

    “我也觉得奇怪!人情冷漠,也不至此。王爷尸骨未寒,我娘家人就......”雅娴越说越气。

    李香君本来通过多尼、阿济科等人的对话,已经了解到一些清廷的内部争斗,感觉到宫廷政治的冷酷,所以她对细微政治迹象极为敏感。当听雅娴说到与皇上太后接近的正黄旗大臣一反常态,不来吊唁摄政王,想到她也曾建议多尼托病切割与英亲王的关系,她敏锐地感到,清廷的政治风向正开始发生变化。“已有风起于青萍之末”,李香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