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出大殡

观世之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zw.so,最快更新香君传最新章节!

    李香君道:“听瑾惠以前的下人讲,瑾惠曾经想拜这汤爷爷为师,但被睿亲王拒绝。看来瑾惠对汤爷爷也是很是景仰。”

    多尼想了一下,道:“只是这朝中之人对洋道士的观点是泾渭分明,既有人称赞他是洋神仙,也有人说他传播邪魔异教。说他是神仙的,多是生过病,被他用药,药到病除。说他是异类的,都是一些武将,说他的历法与祖制不合,如果用了,可能会坏了大清基业。”

    “看瑾惠这样看重他,睿亲王一定是赞同汤爷爷的了。”

    “话是这样讲,但济尔哈朗就认为汤爷爷有问题。这次上书参汤若望的,就是济尔哈朗的意思。”

    汤若望,本是欧洲天主教士,明末来至中国进行传教,因本人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和医术,又了解西人制炮之法,在崇祯朝帮助明朝铸建火器大炮,创立历法,也制作一些天文器材,并被明朝朝廷委任为钦天监。李自成进北京后,汤若望逃离北京,直到清军入城,定都北京后,才又回到北京观象台。

    摄政王多尔衮多次接见汤若望,汤若望随即上呈自己为崇祯朝研拟的历法。多尔衮虽然不懂,但对这个外国老头却安抚有加,尤其是阅视了汤若望呈献的天文观测器材,更是欣赏这个来自海外的“道士”。

    “这洋道士来大清谋生,却不追求钱财,只是研究历法,有时也帮助皇族家人治病,确实得到许多官员钦佩。此人住在内城宣武门附近,距咱王府倒也不远。”多尼道。

    李香君听多尼如此一说,心里更生好奇,想知道这汤爷爷到底是何方人士,竟在京师能不求名利,得到多方敬重。

    李香君又想起雅娴告诉她,她的娘家人没有来祭奠睿亲王的事情,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多尼。

    多尼也是一愣,也是觉得不应该。“即使是正黄旗,自己女儿在摄政王府做侧福晋,现在摄政王没了,也不能没有规矩到不来祭奠!”

    “雅娴侧福晋一直在念叨‘人走茶凉’,‘人情如纸’,我却担心宫内风头是否有变化,我把此事告诉殿下,看你是不是听说了些什么?”

    多尼低头沉思,想了一会道:“似乎一切如常。明天十四伯大丧出殡,宫里消息说太后特意叮嘱,仪式要等同大行皇帝。这规制已经是超规制了。”

    “郑王府可有什么动静?”

    “也没有消息。”

    “亲王可否安排一些眼线潜入郑王府?在这时局转换阶段,了解济尔哈朗的动向应是极为关键。”

    “恩,我堂弟罗科铎的参将和济尔哈朗家几个儿子时有聚会。我会在此方面加强了解。”

    李香君喝了口茶,调侃道:“殿下在这里说了半天话,还不在福瀛阁四处看看,睹物思人?”

    “哦,我都忘了。只想着过来见到你,问候一声。这福瀛阁我以前没有来过,现在瑾惠已经不在,所以也没有什么旧物值得怀念。”

    李香君原本因为多尼来福瀛阁可能是为了怀念瑾惠,而非转程看望自己,听多尼这样一说,才明白多尼对福瀛阁并无特殊感情,还是以看望自己为主。李香君女人心态,觉着如果多尼是专程看望自己,虽于礼教上不妥,但内心还是很有些开心,笑嗔道:“殿下这么快就忘记了姐姐?”

    多尼也发现自己的说话有些失态,忙掩饰道:“我.....我还是要到周围看看。你要不要陪我一起转转?”

    李香君来福瀛阁多日,却没有到福瀛阁旁边的荟玉楼去看看,便答应下来。多尼随即叫董得全、李福海先去荟玉楼打开门,自己和李香君、春晓、追月跟着出门。

    刚刚到院子里,只见内大臣鄂硕从外面走来。鄂硕见是多尼在,因为事先没有想到,先是一惊,连忙跪地打千儿请安。

    鄂硕曾是多尼阿玛多铎的老部下,以前在外打仗回京师时,经常去豫王府拜见老王爷。多铎在世时也极为欣赏他,也经常和孩子们提起鄂硕。多尼见过鄂硕多次,见他行礼,连忙扶起。

    鄂硕道:“听说王爷今天要过来祭拜,也知道您身体最近有恙,已经在前院侧殿给您安排了茶座,但一直没寻到您,没想到您到了福瀛阁。”

    “这次过来,我不仅要祭拜十四伯,还过来慰问一下侯吴氏。她这次来京师,原本是住在我那里,过来睿王府来处理她姐姐瑾惠侧福晋的后事。”

    李香君过来给鄂硕道了万福,“上次青云楼多亏了鄂硕大人关照,才没让我们几个受那醉汉欺负。”

    多尼问:“出了什么事?”

    鄂硕道:“前两天,正黄旗二等侍卫代彪一众人等在隆福寺的青云楼喝多了,整好见到了这位主子、小福子公公和两位丫鬟。那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口出秽言,还出手伤人。恰巧下官在附近办差,过去把他们拿了。”

    多尼脸沉了下来,问一旁的董得全,“这边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通报我?”

    董得全根本就不知道此事,吓得连忙跪在地上,却不敢分辩。

    李香君忙过来劝道:“不干董公公的事,是我想去府外散散心,自行拉着小福子他们去外面转转。多亏鄂硕大人应对周全。我想此事也不宜声张,也就没通报董公公。”

    多尼沉声道:“不知是正黄旗哪里的奴才,这样得罪主子,鄂硕你不能姑息纵容。”

    鄂硕道:“是,我们拿了那一众人等,但他们是正黄旗的,不好直接发落,下官已经知会正黄旗的刚玉都统。昨儿得了消息,那天闹事的人每人杖一百,都打发到南方前线打仗去了。”

    李香君道:“那日这些人酒后闹事,给些惩处也是应该。多谢大人为民女作主。”

    鄂硕抱拳道:“份内之事,何足挂齿。下官今天过来,主要是为明天大殡而来。明天,各院福晋都在送葬行列,您是瑾惠侧福晋家眷,按例要随于队列之尾。但我担心出殡路途遥远,而您身体不便,就安排您在各院福晋、侧福晋一起,在那儿有内监、丫鬟们陪护,不致落在队尾无人关照。”

    李香君感觉这鄂硕安排周到细心,连她这一介旁系末枝也考虑得十分周到,给了多尼极大的面子,不由心生感激,心想此人可托付大事。

    多尼对鄂硕的安排也很满意,拱手道:“谢了!”

    翌日未时,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出殡大礼准备完毕。按照太后旨意,多尔衮的丧事按大行皇帝规制举行,因此规模宏大,场面铺张。

    吉时一到,一条满载着纸钱、纸元宝、杌椅车轿和睿亲王生前所好之物的大法船被火把点燃,烈焰熊熊之上,烟灰被风卷起,向空中弥散成一道烟柱,仪仗队里向外纸钱如雪花般地挥洒于天,唢呐锣鼓震天介响,哭丧声、法事诵经声、鞭炮声一齐响彻天空。大殡队伍前后绵延数里向城外东郊陵地而去。

    开路六十四名执幡官,高举各色幡幢伞旗,随风飘荡。执幡官身后,又是六十四人的吹鼓手,手持锣鼓钹镲、唢呐笛箫,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吹鼓手之后是一千六百二十八人的仪仗队,手持各式幡旗和供王爷冥间使用的武器、车马、纸人、衣物、家具等纸扎物事。因为多尔衮生前酷爱鹰犬,还把他生前喜爱的三十六只雄鹰和一百零八头猎犬制成标本,由仪仗举着。八十一名僧侣喇嘛紧跟后面,手持各式木鱼法器,一路念经引领身后的梓宫。

    多尔衮的梓宫,使用金丝楠木精雕而成,外披白色镶五爪九龙陀罗经布,上面用五彩金钱织绣有梵文经文。梓宫之上,覆罩几丈长宽的黄缎棺盖,上面用金线织绣着青龙腾云图和彩云蝙蝠,棺罩顶上点缀一颗丹朱色的香樟木顶珠,棺椁周边的绣龙织绵棺帷,装衬着金丝编成的流苏东珠缀,极尽奢华。

    梓宫巨大沉重,抬棺杠前后各六十四只,共一百二十八人共同抬举,才能缓慢前移。梓宫之后,是正白旗旗兵十列,前锋营、骁骑营、护卫营、火器营共九百九十九人的骠骑。

    骠骑之后才是送葬队伍,多尔衮养子多尔博披麻戴孝走在最前,多尔衮几位侧福晋地跟着,亲王贝勒和文武百官也随着队伍慢慢行进。